音频 频道

2.0音箱崛起 6款核心产品评测

    【IT168评测中心】在2006年各大多媒体音箱品牌不约而同的推出2.0系统新品。它们主要包括惠威T200B、漫步者1900TII 06版、轻骑兵M7、M6、三诺N35G、麦博FC260、FC280。除惠威T200B仍定位于2000元以上的准DIY市场外,其他几款产品均定位于300-600元左右主流2.0音箱市场。

惠威HiVi T200B

    惠威T200B的前作T200A,是在2002年发布的一款高端产品,2006年惠威对T200B电路稍加改进,增加数字控制电路使音箱的调节遥控化。而在校声上,T200B风格也与T200A大为不同,加强了中低频的厚度,让T200B声音要比T200A丰满温暖了许多。相比T200B的微调,其他几款我们提到的新产品则更具特点,我们先分别了解以下六款主流产品的情况。

漫步者 R1900TII06

    早在2004年,漫步者便推出了R1900家族目前最高端产品——R1900TIII,而在2006年漫步者回头更新R1900TIII的前一代作品——2001年问世的R1900TII,着实让人有些意外。本次更新对于漫步者来说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R1900TII功放电路重要元件停产,需要重新设计;第二,2002年推出的R1900TII从外观到声音,已明显不能符合市场需求,需要更新。在2006年R1900TII06发布后,老款R1900TII将退出历史舞台。

轻骑兵M7、M6

轻骑兵M7

轻骑兵M6

    轻骑兵在2005年推出旗舰V3000音箱后,2006年转攻中低端2.0市场,首先推出380元的M7,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用户的良好口碑。更为意外的是轻骑兵在第四季度,推出M7的简化版M6,重要的分频器被省略,可以算得上非常大幅度的简化。M6价格在280元以下,对M7进行大手术后的M6表现如何成为了本次评测的悬念。

三诺N35G

    三诺在2005年就酝酿推出2.0系统的音箱,但一直推迟至2006年第三季度才最终发布,型号是N35G。如果非要追述三诺的前一代2.0产品是2005年初的N30G,而此次N35G推出主要依靠“电子分频”的新概念期望以此取得突破。

麦博FC260、FC280

FC260

FC280

    FC260和FC280是将“梵高”品牌延伸至2.0音箱开山之作。这两款音箱都使用了Peter Larsen设计的最新T9高音扬声器。而麦博也试图依托2006年“双核”的概念,在FC260和FC280身上冠以“双核音箱”的概念,这又是否能帮助麦博取得2.0音箱的突破?

    我们知道,在国内多媒体音箱市场2.1架构的产品在销量上占绝对主导地位。但另一方面,各大品牌往往将销量比例不占优势的2.0系统音箱作为可以帮助树立品牌形象的产品来运作,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其中500元左右的主流2.0音箱竞争最为激烈。这是因为,2.0系统也从一方面体现了几个品牌在音响方面的设计能力。漫步者R1900系列的成功是2.0系统对品牌重要性最好案例。而大家选择在2006推出2.0音箱新品,一方面受到大环境原材料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竞争因素所致。

LM1875,热门元件短缺造就新品推出

    在2005-2006两年间,铜材料的疯涨,功放芯片的更新换代,木板的涨价都是音箱行业成本有所增加。而对于2.0音箱来说,著名的LM1875芯片的停产和库存的消耗都导致采用该芯片的音箱必须寻找这颗芯片的替身,或者重新设计电路。漫步者R1900TII,这款历经5年的音箱便是这样的产品。

轻骑兵M7,真正意义上的“让利”

    纵观主流2.0音箱,几乎很少存在给音箱认真设计分频器的产品。而轻骑兵的M7,是极少有的售价在300元出头,又具有优质二阶(高音二阶)分频器的音箱。难能可贵的是,轻骑兵将珍贵的LM1875芯片用于这款入门级产品上。但从电路的做工选料来看,轻骑兵M7的成本并不低,M7的售价与品质可以说相当厚道。

轻骑兵M6,大胆缩水,成败未定!

    在对M6测试前轻骑兵官方已经发出较为详细的官方说明,从说明中我们发现M6外观基本延续了M7的风格,箱体尺寸稍小,但最重要的是M7得以骄傲的二阶分频器被省略,LM1875芯片被换作非常普通的TDA2030。如此一来,M6的价格被定位于280元,但其用料上巨大的变化让人非常担心它的品质。

借力炒作,“创新”就有好结果?

    麦博和三诺的竞争,从2005年下半年的“独立功放”开始,愈演愈烈。在2.0音箱新品中,这两个品牌借势宣传的风格仍要比产品本身更加吸引人。三诺将“电子分频”技术,在主流多媒体音箱中运用确实不多,而从理论上讲,也的确有其可取之处。麦博,FC260、280,是梵高系列在2.0系统中的首次亮相,也有Peter Larsen设计的T9扬声器。

    总体来说,三诺和麦博为他们的2.0新品设计了精彩的包装手段,而其宣传中的热点也具有不错的技术基础,具体发挥如何不但关系到产品尝试“创新”设计的效果,更对产品宣传可信度有直接影响。

测试方案简介

LMS系统拾音麦克风

B&W DM303 LMS频响曲线

    本次测试,除了对所有产品进行多组AB对比的主观测试外,还借助LMS系统绘制频响曲线。LMS系统从理论上来说对测试房间要求较低,房间对频响影响会较小。尤其是在中高频区域,LMS频响曲线对于产品表现有可靠的体现。我们用B&W DM303这款入门级Hi-Fi音箱简单调整LMS系统在房间中测试的位置和周边空间。基本做到B&W DM303曲线的正确,进一步保证测试环境的准确。

    测试中的曲线,通过LMS系统标准功放驱动副箱(两只音箱中无功放电路的一个)得到。由于三诺N35G采用电子分频,高音和低音由不同电路放大且独立输出,所以N35G的测试没有使用标准功放,而使用N35G主箱内的功放推动。根据LMS测试规定,拾音麦克风垂直指向两个扬声器中间,距离0.5米,以1KHz 85dB拾音强度对功放进行调整。这样,以上图为例纵坐标是声强dB,横坐标是20Hz-20KHz频率。曲线是各个频率200个取样点扫描得到的频率响应曲线。

    漫步者1900TII06版是取代R1900TII的产品,较多的借鉴了1900TIII上的设计,而定位仍保持R1900TII不变。

R1900TII 06

背面板

    R1900TII 06,背面设计没有太多特别,具有AB两组RCA音频输入,虽然没有前级电路,但通过负反馈的方式来实现低音音调的调节。倒相孔设计在音箱上方便于摆位,外部的散热片尺寸也较大,与内部电路板对应,整体有不错的散热效果。

1英寸高音丝膜

5英寸羊毛复合盆 

    R1900TII06版,更换了早在5年前就饱受非议的高音扬声器,采用了与1900TIII上完全一样的一英寸高音丝膜扬声器。而中低音扬声器外观仍与老版R1900TII一样,但根据官方资料,这个扬声器也进行了调整,声音表现也会有不同,虽然外观基本与老款相同。从侧面体积以及我们估计重量来看,这款5英寸羊毛复合盆扬声器具有较大的磁钢,品质较好。

R1900TII 06 产品特点

   电路板设计来看,06版新款音箱仍采用无前级放大设计,电路的调整主要围绕功放芯片从LM1875向TDA2050转变的部分,变化并不大。而根据TDA2050的资料来看,它要比常见的TDA2030芯片高一级别,单颗额定电压最大输出功率35W。R1900TII06,采用两颗该芯片构建功放电路,配合15V 2A X2输出的变压器,输出功率较为充足。

电路板布局

TDA2050芯片 

15V 2A X2变压器

一阶两路分频器 

1英寸丝膜扬声器

背面梅花状散热片 

    这里使用的高音扬声器与1900TIII的完全一样,输出品质有较好的保证。在2004年对1900TIII和惠威M200的对比中,其高频解析力上和质量上已经和M200接近。扬声器背面梅花形金属是散热装置,这倒并不是什么高档的设计,只是取代磁液散热的一个廉价解决方案。

    从这张低音扬声器的特写图片我们看到这只羊毛复合盆扬声器颇具特色。首先,在目前主流产品中已经很少看到羊毛复合盆的扬声器,这对于大家的听音习惯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后面的主观评测中会谈到。而我们还可以看到,盆面的细槽的特别设计,这是对羊毛盆偏软刚性较差的改进手段,可以增加羊毛盆的弹性。而这些与扬声器特性相关的因素,几乎都在我们的测试中得以体现。

R1900TII06测试结论

    测试中,LMS系统首先确定在1KHz频率上拾取85dB声强的信号。分析LMS曲线时,我们可以以1KHz的dB值为标准,查看其他频率上与其强度的偏差,频响曲线波动越小,偏差越小理论上越好。在本次测试中,在18.5KHz以上的频段可能受到测试环境影响,有3-4dB房间造成的衰减。不过这个频段对声音影响不大。R1900TII06的曲线比较平直,在3-4KHz处有4dB的凹陷,是整个曲线表现较为不好的地方。从70Hz开始低频开始下降。

    从主观听感来说,R1900TII06延续了漫步者对音箱中频表现的理解,声音饱满。无论在人声还是器乐的表现上都表现出很好的品质。R1900TII06中频具有较好的解析力和不错的顺态表现,这与它使用的这只羊毛复合盆扬声器有很大的关系。而羊毛盆的缺点在R1900TII06上也较为突出,低频虽然量感丰富,但仍显不够隆重,在较大动态下,显拖沓。高频表现上,R1900TII06已经达到了R1900TIII的水准,具有不错的解析力。

    与老版R1900TII相比,R1900TII06提升明显,风格和水准都非常接近R1900TIII,如果按照500元以下的R1900TII06定位来说,其具有不错的性价比。

    麦博“梵高”系列在2004年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在2.1音箱中梵高FC360 361等产品至今仍是热门产品。这次“梵高”系列首次出现在2.0产品上,仍然没有离开麦博的外籍设计师Peter Larsen和他设计的扬声器。麦博在推出这两款产品前,2.0音箱系列被命名为Solo系列,曾推出过Solo和Solo II两款产品。据悉,FC260、FC280在国外市场仍延续Solo系列的命名方法。

麦博FC260正面

背面

扬声器俯视图 

造型别致的音量旋钮

    从外观和箱体设计来说,FC260箱体尺寸较大但板材较薄,音箱重量较轻。音箱前面板距底部6cm左右的装饰面板让音箱造型显得更加细致,音箱前面板材质和贴皮工艺也比较细致。

Peter Larsen T9扬声器签名LOGO 

高音扬声器

    在音箱副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PeterLarsenT9扬声器签名LOGO,这也代表了麦博在新一代主流产品中开始使用这款高音扬声器。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款扬声器用料相当考究,它的高音膜片来自德国Kurt Muller公司,该公司的高音膜片价格昂贵,定位高端。而在售价几千元的麦博Pure1、Pure10音箱的高音扬声器上,也使用了同样的膜片。

    对于2.0书架箱来说,6.5英寸的设计并不多见。麦博FC280定位于680元价位,是多媒体2.0音箱中较为高端的产品。与FC260相比,FC280体积增大了许多,但从设计风格、电声设计来说则有很多相同之处。

FC260(小)和FC280(大)对比
FC280

    麦博FC280仍使用了T9丝膜高音单元,低音单元则是PV盆6.5英寸扬声器。包括前后控制面板,FC280与FC260区别都不大。我们再来看一下FC260和FC280的异同。

相同的高音扬声器 

相同的板型设计 

相同的变压器 

相同的二阶分频器 

    我们看到,麦博FC280的变压器使用的是18V 3AX2的规格,而在分频器上FC260和FC280都较为考究使用的是两阶分频器。在板材上,麦博FC280相对FC260前面板有所增加,箱体明显较FC260厚实。从操作来说,FC280和FC260也完全一致,但FC280上音量调节电位器设计非常合理,行程内音量大小均匀分布,而在FC260上,前30%的行程基本已经让音箱发出巨大声音,显然电位器选择不够合适。下面我们来看看FC260和FC280上重点部分——分立元件。

    麦博所谓的“双核”音箱,是指功放电路中的“双核”,即分立元件的设计。我们从图中大概可以看到两组电路,四颗晶体管构成的功放电路。

    与普通常见的集成电路(如LM1875、TDA2030芯片等)功放不同的是,麦博使用的这套系统用一对单纯的晶体管配合周边“前级”电路完成一个声道的功放。简单可以理解为,分立元件的设计将集成电路辅助电路与功率放大部分分立开来,好处在于周边调节的余地更大,可以很好控制声音风格。

    上图“插针”式设计的是为放大对管服务的周边电路,系统一共有两片,不过插针式的连接方式在音响中较为少见,这种连接方式大大节省了功放内部空间,但连接可靠性可能有隐患。

    上图是负责功率放大的晶体管,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每声道输出为40W,这样这对晶体管输出功率相当可观。

FC260、FC280测试结论

FC260

    FC260的频响曲线在中频部分出现明显10dB左右的凹陷,范围从2KHz-4KHz左右。对于一款2.0音箱来说,中频是不应该出现如此大缺陷的,这样的曲线倒是很容易在2.1音箱中看到。这个频段主要是人声、管弦乐、键盘等主要声音的泛音区,对声音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主观听感来说,FC260中频的确非常薄,在人声表现上明显靠后,声音解析力控制力都偏差,即便是女声的表现也明显单薄。如果说,在人声表现上,有人会理解这种凹陷带来的是声音的年轻化,那么在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的表现上,中频的明显薄弱让整个音乐的表现力大大下降,声音单薄。音箱的动态表现也受到中频凹陷的较大影响。而在高频方面,麦博的扬声器表现尚可,声音偏明亮偏硬。采用PV盆的低音扬声器具有较好的下潜和不错的弹性,这样的低音具有成为“主流”的趋势,听起来非常舒服。

FC280

    FC280的频响曲线是本次测试最为出色的一条曲线,除了高频和FC260一样稍有拔高外,曲线平坦。而低频方面,在60Hz仍有近80dB的响度,也说明了6.5寸扬声器带来的一定优势。不过令人不太明白的是,几乎同样的设计,为何FC260会有较大缺陷?

    FC280主观听感要比FC260更加饱满,但低频的量感却没有感到太大的提升。对于FC280最大的不利来自于它的箱体设计。虽然板材已经达到10-12mm,箱体震动却非常明显,严重影响了声音的纯净。虽然FC280的中频饱满,但中等音量下就很容易受到中低频声音的影响。声音的粗糙感也很容易在动态稍大的场景中体现。而在高音表现上,FC280基本与FC260一致,但得益中频很好的衔接,声场和解析力都有明显改善,人声表现饱满,位置稍显突出。

    总体来说,FC280低频的改善很小让我们稍有遗憾,6.5英寸的优势在低频控制力上稍好于FC260,但与我们期待值有稍许差距。而中频方面,FC280没有范FC260的错误,做到了饱满和较好的解析力。但整体声音不细腻,在中等音量,较大动态场景中声音控制力明显下降,对于一款如此大个头的音箱来说是较明显的不足。

    三诺N35G是继2005年初推出N30G后,又一款定位500元左右价位的2.0音箱。与N30G相比,N35G使用了全新的设计,并且在主流多媒体音箱上使用电子分频技术。在讨论电子分频技术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N35G的外观与用料。

三诺N35G 

较小的散热片

    N35G的前面板使用了高光黑色漆面,这个设计与许多市场上已经热卖的2.0音箱不谋而合,调整旋钮从背后移至侧面,也更加方便用户操作。N35G背面散热片尺寸虽然不小,但在使用上,与其功率对应散热效果并不足,大音量下温度有些偏高。三诺表示会在新版本的N35G上改进这点的设计。

低密度板,板质松散 

螺钉脱落

板材木屑较多 

板材板质松散

    不过收到N35G后,我们最先感受到的是它的板材存在的问题。经过长途运输后,N35G低音扬声器的固定螺钉已经脱出。从拆解图片看到,N35G使用的密度板质量存在问题。我们知道,一般用来制造音箱的中密度板,就是为了避免低密度板和刨花板的吸水性强,容水性低的缺点。而N35G的板材很有可能是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对于中国南方工厂生产的音箱,运输到北方湿度较低的市场,这款音箱显然无法经受考验。

1英寸丝膜高音 

5英寸PV盆低音

    在扬声器上,三诺并没有过多的宣传,但从测试来看两只扬声器的素质都较好。高音使用1英寸丝膜高音,而低音扬声器采用的是常见的5英寸PV盆。相对而言,5英寸PV盆磁钢较小,防磁罩内显得有些空洞。

    N35G将电子分频应用于主流多媒体音箱,给平淡的多媒体音箱市场带来一个新热点。与普通常见的LC电路分频不同的是,电子分频的操作设置在信号被放大之前,此时信号电流很小可以通过运放芯片和滤波电路,利用类似减法计算等方式精确实现分频点的调解。而普通的LC电路分频则是对通过功放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分频,由于信号被放大,调整精度在理论上不如电子分频高,分频点调整也不如电子分频方便。

LC分频器

    根据电子分频的原理,所以在无源的HiFi音箱中很少看到它的身影。很少有用户会在自己的音响系统里选择一台专门的电子分频器,而音箱厂商也绝不愿把自己的音箱不做任何分频点的调整,卖给用户去自己调整分频?而电子分频的应用被更多应用在有源音箱上。而在高端应用中,则更多的用于监听音箱上。由于监听音箱需要严格的控制每只音箱的频响曲线和输出特性,电子分频与有源设计更能满足它的应用需求。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三诺N35G的电子分频电路。N35G电子分频不分设置于侧面的音量调节旋钮处,与前级一起共有两颗JRC 4558运放构成。这套电路的成本相对LC分频来说并不算高,与常见3颗-4颗运放构成的电子分频电路来说,显得有些简陋。

电子分频与前级电路 

用于电子分频的JRC 4558

功放部分电路 

供电部分4700微法电容 

高音通道功放芯片 D1875

低音通道功放芯片 TDA7265

    在讨论电子分频方案时,大家都会说到较传统的LC分频,电子分频带来的成本的提高。这是因为,电子分频后(以二分频为例),功放电路需要对高音和低音两组信号进行放大,在功放电路上相对增加了芯片数量和成本。在N35G功放电路上,每个声道高音由一颗D1875芯片负责,而低音则由一颗双声道功放芯片TDA7265芯片完成。而三诺近日上市的新版N35G,将会用另一颗TDA7265替代两颗D1875为高音做功率放大。虽然说在电子分频方案下,功率放大电路的成本有所上升,但这一成本是否就高过两个优质的LC二阶分频器呢?这并不一定。

三诺N35G 测试结论

    由于N35G使用电子分频设计,我们没有使用LMS系统标准功放驱动音箱,而是使用N35G主箱功放推动副箱进行测试。由于具有前级音调调整功能,所以我们将高低音旋钮调整至最低和位于中间分别进行两组测试。

    从两组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在前级最小输出状态下N35G在2KHz-4KHz左右的地方有近6dB左右的凹陷。1KHz附近,有明显拔高。在前级位于中等输出时,曲线恶化明显。高频被提高了近20dB,10KHz位置也被拔高了近10dB。而在低频方面,此时也有5dB左右的提升。所以,在平常使用时,这个状态是不推荐大家使用的,也说明三诺前级电位器的选择并不合理。

    从主观听感来说,由于1KHz-2KHz之间被提升,造成了它与2KHz-4KHz之间的差距达到了近8dB,中频单薄的问题仍较明显,这一问题与麦博FC260类似,但程度没有它严重。而根据三诺官方消息,在新版本的N35G中,中频会得到明显改善,这也说明了在先前的N35G上的确存在中频凹陷的问题。

    在适当的前级调整下(增加10%左右行程),三诺N35G高频表现较好,但仍有被拔高的感觉。在人声表现中,男声的单薄更加明显些。不过,在偏高频的乐器表现上(如小提琴)N35G仍有较好的表现,凹陷的影响没有麦博FC260明显。低频表现上,N35G输出功率较大具有较好的控制力,有较好的下潜深度。但从控制力来说,N35G从测试版经过不断改进有了明显改进。但在较深下浅和大动态同时来临时,N35G的低频仍显过分和失控,“轰轰”声较明显。

    总体来说,N35G的电子分频技术在第一代产品中表现尚可,但并无突出特点。不过从三诺对新版本N35G快速推出来看,电子分频易于调校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接下来会对新版本N35G进行对比测试。

    轻骑兵M7在2006年下半年取得的成功最主要因素来自于它真正的高性价比,与竞争对手产品相比M7品质明显占优。而无论从内部电路还是外部设计来看,M7都有很多优点。

轻骑兵M7 

时尚的前面板

大尺寸散热片 

连接柱

    M7外观小巧时尚,低音扬声器尺寸为4英寸,比前文几款产品小巧了许多。两个扬声器间M7条状LOGO,是音箱很好的装饰。M7音量音调调节采用侧置设计,而具有特色的是旋钮采用弹簧隐藏式设计,不需要使用时可收缩。在散热上,M7颇为考究,背后的散热片占用了近1/3的面板面积。

高音丝膜扬声器 

4英寸PV盆扬声器

    轻骑兵对M7扬声器没有过多的强调,但从我们使用来看这两只扬声器素质不错,尤其是高音单元。由于在低音扬声器的盆中心没有常见扬声器的防尘冒,扬声器外形非常特别。但从原理来说,这种形状的扬声器声学条件与普通锥形盆区别不大。

    对于轻骑兵M7来说,最大的卖点在于它使用的几乎要绝种的“国半”LM1875功放芯片和二阶分频器。在此价位上使用这个档次的元件的多媒体音箱,多年来也许只有轻骑兵M7一款。

高音二阶低音一阶两路分频器

电路布局

    与2006年中轻骑兵头批M7相比,我们本次测试的是11月份出厂的M7产品。从用料上来看,扬声器和LM1875芯片均为改变。分频器电路仍是高音二阶和低音一阶设计,分频器的线圈和电容外形稍有不同。这也说明轻骑兵的LM1875库存较为充足,但从长远来看轻骑兵M7一样要遇到寻找LM1875替代品的情况。

“国半”LM1875

    大家为什么会对LM1875如此敏感?一方面,美国国家半导体(National)生产的以LM1875为代表的众多功放集成电路具有良好的品质,而LM1875在音响界的口碑也非常了得。而更有一些投机者,生产和LM1875名字类似的产品,其管脚定义与LM1875相同,但输出指标却可能只有LM1875近一半。而一些小品牌更会别有用心的采用非LM1875芯片,却在宣传中大肆宣扬自己的产品使用了“1875”芯片。从以上几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LM1875不但具有良好的品质,而且名声不小。而国半停产LM1875已有较长的时日,它的价格也成倍增长,目前LM1875的单颗价格已经达到了20元以上。

轻骑兵M7 测试结论

    从曲线来看,M7的高频偏暗淡,除了1200-1700Hz附近有最大9dB严重凹陷外,其他频段中频非常丰满。难得的是,在70Hz左右的低频上,M7仍有较好的表现。从整个频响曲线来说,M7高频的表现与主观听感较为符合,而中频的凹陷则显得有些意外。由于M7同样采用无前级的设计,高低音调的调节通过负反馈方式实现,可以对高频和低频的表现有所补偿。

    主观听感来说,M7的输出设置较为保守其在最大音量下声音响度也不大,这与LM1875的输出功率标准来看,留有较大余地。也许,这为M7声音品质起到了较积极的作用。M7高频暗淡的感觉相对比较明显,尤其是与其较饱满中频相比,高频的解析力会给人感觉不佳的错觉,相反M7高频解析力是较为不错的。与5英寸的几款音箱相比,M7的中频并不差,虽然在偏低频率下会显得支撑不足,但中频控制力出色。M7在低频不能和5英寸音箱相比,在较小音量下缺点暴露并不明显,大音量下低频的控制力变差,影响听感。

    总体来说,轻骑兵M7要明显好于该价位的同类产品。即便是漫步者R1900TII和R1600T,在某些方面都不如M7,尤其是M7已经略胜R1600T一筹。但M7早晚会受到功放芯片限制,而与成本相比M7是一款利润相对很薄的产品。轻骑兵在M7基础上,推出了最具悬念的M6。

    受到M7制造成本和原料的限制,M6在2006年底应运而生,不过此次轻骑兵修改幅度很大,价格也在原来基础上降低了100元。将价格锁定250-300元市场,其目的非常明确。2.1音箱个人用户,在此价位上比例占半数左右,在这个价位上2.0音箱和2.1音箱形成了最正面的竞争关系。

轻骑兵M6 

与M7一样的扬声器

3/4英寸丝膜高音 

4英寸PV盆低音

    从用料来说,M6箱体叫M7稍小,M7前面板的条形装饰条也被取消。M7颇具特色的侧面可隐藏调节旋钮也被省去,留下的只有音箱后面板上的音量和低音调节旋钮。而由于电路的改变,M6的主箱后面也省去了散热片。这只是从外观上我们看到的M6的调整。

    从外部我们看到M6一些与M7的不同,但内部的变化也非常大。首先,M7得以骄傲的二阶分频被省略,采用的则是普通的RC高通滤波来实现频率的分配,从用料来说档次有非常大差异。而除此之外,LM1875芯片被换掉倒是意料之中,代替它的是正品ST的TDA2030。

简单的RC高通滤波
内部电路
ST公司的TDA2030

    轻骑兵在M6推出时发布了官方关于M6和M7区别的说明,文章中非常明确的告诉用户产品省略的部分以及声音音色的差别。官方声明非常全面,从外观到操作、芯片、变压器规格,分频器等资料非常全面。而在声音的表现上,轻骑兵官方认为M7更加注重中频的饱满,而M6更加偏向高频表现,声音更加年轻,有冲击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官方说明和经过M7“简化”的M6的水准如何。

轻骑兵M6 测试结论

    从测试曲线来看,M6的风格要比M7夸张了许多,从5KHz向上的频率里,M6专门作了拔高处理,而且在高频处更加明显。在3KHz的凹陷相对1KHz时有4-5dB,并不算严重,但与拔高的高频相比看上去这个凹陷在图表上显得突出。在中频其他部分,M6的曲线较为平直,抖动也较小,可以说这条曲线除了高音外,表现比M7还要出色。

    从主观听感来看,M6虽然芯片和电源输出功率都比M7略小,但电位器最大整个行程分布,最后20%范围的音量已经比M7声音更大了。M6高频的突出也非常容易听出,但正如我们前文所说,M6/M7的成功与两个扬声器的选择和设计密切相关,M6高频虽然突出,但高音并不吵人。虽然在较安静的音乐下,高频会有些不自然,但对于很多流行音乐这样的高频似乎与音乐录音时的思路更加吻合。不过,M6的声场明显不如M7来的准确,而在细节方面也不如M7优秀。在中频方面,两者差距较小,反而M7的声音较生硬,而M6更加柔和。低频表现,M6与M7的风格也较接近,在小音量下的控制力可以令人满意。

    轻骑兵在M7的基础上,除了保留扬声器和大致的箱体外,其他配置大大降低打造了更加主流价位的M6。但令我们惊喜的是,在元件发生如此大变化的情况下,M6的表现与M7差距竟然很小。声音风格除高频的夸张外,也很好的继承了M7的优点,M6的性价比格外突出。而早先轻骑兵官方给出M6与M7对比说明也相当可靠可信。

    本次测试的六款音箱中,漫步者R1900TII 06、麦博梵高FC260、三诺N35G,同处于450左右的价位,它们之间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而麦博FC280,售价在近700元,它面临的竞争对手是黑钻宝宝等较高端产品。轻骑兵M7和M6,定位主流2.0音箱市场,目标锁定漫步者R1600T、R1200T。

漫步者R1900TII 06版 

麦博 梵高 FC260

麦博 梵高 FC280 

三诺N35G 

轻骑兵M7

轻骑兵M6

中频,最关注的对比项目

    对于小型书架箱尤其是多媒体音箱来说,中频的饱满是各家努力的方向,而在保证饱满的前提下如何发挥自己的声音特色则更加有学问。但从本次测试看,漫步者1900TII 06中频表现最好,而麦博FC260表现最弱,从FC260测试曲线来看,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故意所为还是个体差异。而在早期三诺N35G的表现上,中频也是较为薄弱的环节,据说这会在新版本的N35G上得到明显改善。而M7和M6的中频偏高部分表现都优于FC260和N35G,相对5英寸的产品来说,它们的劣势在于中频和低频衔接部分的单薄。麦博FC280的表现较为特别,虽然声音做到了饱满,但功放电路与整体设计,极明显的箱震都让声音变得非常粗糙。

特色与缺陷的区别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括N35G和M6在内对高频拔高近10dB的处理,10dB的声音对于听觉来说是有非常明显区别的一个概念。而我们认为M6的拔高品质要明显好于N35G,这与扬声器的素质有关,也与电路设计有关。从主观听感来说,M6拔高的高音让声音更加年轻,没有破坏中频的平衡,而N35G则给人高频过硬偏吵的感觉。

    同理,漫步者R1900TII 06使用的羊毛复合盆也给这款音箱带来了明显的特色。在它对中频提供坚实的支持的同时,R1900TII 06的中低频解析力差,顺态反应一般的情况也较为明显。对于听惯了纸盆和PV盆低频的人来说,R1900TII 06的低频会让人有些不习惯。可以说,羊毛复合盆让R1900TII 06中频饱满,特点突出。但低频的不足和不习惯,让很多用户较难接受。

    在三诺N35G新版本推出之前,官方曾认为N35G旧版的中频偏年轻,虽不适合播放蔡琴但更适合年轻的声音。以这个案例来解释中频单薄显然不够全面。从我们测试来看,包括FC260和三诺N35G两款中频不足的产品来说,如果一定要认为这种人声的单薄是年轻的话,那么在钢琴、铜管乐、甚至小提琴的回放上,中频的单薄会较明显限制声音的动态发挥,不仅仅是音色上的差异,从而将中频凹陷称为“风格”的论断也不再成立。

总结

    在三款5英寸音箱对比中,漫步者R1900TII06无疑水准要高于N35G和FC260。麦博梵高T9高音扬声器虽然采用了Kurt Muller的膜片,是Pure1使用扬声器的“减磁”版,花了高价的成本,但在FC260上没有充分发挥。而三诺N35G新版本除了调整中频表现外,箱体的板材也是产品的重大缺陷。轻骑兵M6/M7的成功在于它出色的性价比,而在中高频部分它的表现也绝不逊于FC260和N35G。在高频的解析力上,可以说M6/M7的设计出色,扬声器也同样具有相当素质。而作为麦博6.5英寸FC280来说,平坦的频响曲线在应付音乐时变得声音混乱,很可能是严重箱震和功放功率不足导致。与三诺N35G电子分频易于调节来说,麦博分立元件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麦博可否推出新版本的FC260/280,让声音更加出色?

    综合2006年这六款重点2.0音箱,轻骑兵的M6/M7给我们印象最为深刻,在多年4英寸主流市场的名品中,三诺无论N20G、还是漫步者R1200T都远不及M6/M7的素质。而R1900TII 06的声音风格大家认为非常接近1900TIII,如果在450元的价位R1900TII 06同样具有很好的性能。我们也期待N35G新版本能够带来明显的提升。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