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频道

死抱CD机实属无知?PC听音乐的几大优势


  【IT168 应用】作为PC HIFI的老烧友,虽然不能拥有数十万的器材,但是数年来也积累了不少心得,这段时间我将发表一些PC HIFI方面的有关知识,分几个部分讨论PC HIFI的有关问题,比如为什么要玩PC HIFI,影响PC HIFI音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组建适合自己的PC HIFI系统等等,欢迎各位朋友提出批评和建议。

  其实PC HIFI只是音源方式与传统HIFI有差别,后续的设备并没有差别。那我为什么要提倡和支持PC HIFI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PC HIFI系统上能播放更多格式、更高规格的音频文件。

  众所周知,CD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明的,当时由于技术限制,而且CD在重放方面,基本能覆盖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因此两大发明者把CD的规格定在了16bit 44.1k。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音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说CD理论上能重放22.05k的高频,但是只是能重放出这个频率,而对于原始模拟信号而言,每秒44100的采样还是太少,直接表现就是数码味重,细节丢失多。

 网友释疑:为什么大家喜欢在PC上听音乐
传统CD机

  采样率大小和模拟波形的关系,就好比正多边形和圆形的关系一样,正多边形永远不可能等于圆形,但是可以通过边数的增加更接近圆形。因此,我们虽然不可能通过提高采样率达到100%采集完整的模拟信号,但是能更接近,或者说更真实的还原出模拟信号的样子。而16bit,就注定了CD的最高理论动态只能达到96db,注意,是理论,实际上还要差一点。而现在一场交响乐的动态,甚至能达到110db,那么要用CD来播放,就意味和被压缩了。 基于以上原因,在CD发明以后,很多厂家不断找寻方法,试图把CD唱片的音质提高,比如HDCD,XRCD等等,虽然说这些东西确实比普通CD碟音质好了一些,但是还是没法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90年代至今,人们就开始在音乐制作中使用高比特和高采样率的格式来制作,而新一代的编码解码芯片也纷纷诞生了,但是CD的规格已经定死了,不管原始是什么格式的音源,都得压缩成16bit44.1k后才能刻碟,这就是说,CD上存储的信息量本来就这么多,不管现代的高级CD机用了什么升频技术,或者24bit192k的解码芯片,都是噱头大于实用性。好在几大音频巨头看到了CD的不足,从90年代末就开始推出了DVD-AUDIO和SACD,不可否认,这两种唱片的信息量已经达到现代音频的极限,但是唱片太贵,素质高的唱机太贵,使得10年后的今天,仍然未见DVD-AUDIO和SACD普及。

  再来看看PC HIFI,只要加上合适的声卡,24bit192k的PCM格式音频文件的播放简直是小儿科。只要声卡支持,播放DSD格式的音频也不是难事。至于播放CD,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切向下兼容。

  二、PC HIFI比传统数字音源系统更能接近原始音乐成品的表现效果。

网友释疑:为什么大家喜欢在PC上听音乐
性能、功能强劲的PC

  现在的中高档声卡,基本都为音乐制作而设计的,很多唱片也是这些声卡录音,监听,混缩而得,我们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设备去回放,显然更能还原原本音乐作品生成的面貌。有些发烧友看不起数千元的声卡,说现在的发烧级唱片都是通过数十万PROTOOLS HD来制作的。OK,不可否认,PROTOOLS HD是当今世界的优异数字录音混音系统。但是这些发烧友有所不知的是,PROTOOLS HD也是基于电脑平台才能使用的!也就是说,需要把PROTOOLS HD的DSP卡插到电脑中的PCI或PCI-E插槽中使用,而这里所说的电脑则包括PC和MAC,并且我可以确定地说,这些电脑和我们家用电脑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没有仔细研究 PC HIFI系统就随意下定论说PC HIFI系统不如CD机,甚至对PC HIFI不屑一顾的人是无知的。下面我以PROTOOLS HD的中文说明书截图来证明,世界优异的数字音乐制作系统在WINDOWS XP下工作的证据。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