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相比第一代MDR-1000X,今年索尼在IFA上发布的三款新降噪耳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加入了“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配合最新版本的Sony Headphones Connect APP(截止到撰稿时索尼中国官网上的安卓版本app尚未提供此功能,需要自行翻墙上Google Play下载。iOS已经是最新版本),三款耳机都可以依靠手机内的传感器判别用户目前是正在静坐、行走还是搭乘交通工具并开启不同的声音模式。
必须承认,相比主打LDAC和有线HiRes的颈挂式WI-1000X,降噪豆WF-1000X在音质方面的定位要弱一级,但这并不意味着降噪豆音质不好。正相反,我觉得作为一款无线蓝牙耳机,索尼降噪豆WF-1000X的表现相当不错,至少不会让对音质挑剔的爱好者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

虽然索尼官方只是很低调的在页面上写6mm驱动单元带来“迷你尺寸”的“纯净清晰好音质”(相比之下挂颈式WI-1000X在音质方面大书特书),但我觉得降噪豆实际的音质表现已经达到了蓝牙无线耳机中的上等水平。无论是索尼一直以来良好的高频解析力(当然不是HiRes)还是充满感染力的声音渲染,WF-1000X都表现的有模有样,让人一耳朵就能认出这是很典型的“索尼耳机声”。或许发烧友们要说这样音染较大的声音不够“HIFI”,但对我来说只要足够好听就行——至少,其音质还是要比BOSE QC系列耳塞更好一些。另外,我一开始曾经觉得似乎索尼降噪豆WF-1000X的低频不够丰满。后来证明这问题只要自行在包装盒里更换一幅适合的硅胶耳塞套就能解决。
在索尼WF-1000X耳机说明书上(我问人在美国的朋友要了一张)写明,该耳机的正确佩戴方式是先垂直将耳塞放入耳道,然后逆时针旋转使耳塞后的橡胶耳挂嵌入耳廓内以增强佩戴的牢固性。正确佩戴WF-1000X后,我可以快步走路甚至慢跑也不怕耳塞掉落。但快步奔跑以及跳跃时请依然先把耳塞取下握在手中为妙。同样的,我也不相信网络上那些有关苹果AirPods佩戴牢固度的传说,只要不是真正挂耳式设计,即使是BOSE专利的鲨鱼鳍也经不起真正剧烈运动时带来的震动。

即使耳机本底音质再好,在嘈杂环境中你也很难感受其传递的音乐之美。而降噪耳机天生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合聆听的环境,再加上只要声音基本OK,我们对其音质评价就会很高(BOSE就深得个中滋味,而苹果AirPods最大的短板也是如此)。通常来说,降噪耳机的降噪能力与其体积是有一定关系的。虽然没有得到详细技术资料,但索尼降噪豆WF-1000X应该采用的是耳罩外侧单mic的主动降噪FF方案——即耳机每侧有一个mic拾取外部声音并通过内部电路计算出反向相位进行抵消,其效力会弱于FF+FB(耳罩内测也有一个拾音mic消除进入耳道内的噪音)设计的产品如QC35、MDR-1000X以及逆天的QC20/30(FF+FB这种需要四个mic的设计多用在耳罩式耳机上,但BOSE在耳塞上也用该设计!),但实际表现也能让我满意。
在我家经典的噪音测试环境(其实就是打开微波炉+油烟机开到最大并站在距离其1m处)中,低频的微波炉声自然完全听不到,油烟机的中高频依然能够听到,但只要音乐声稍微一起来就马上会被忽略。我觉得从降噪能力来看,这台工程样机(注意,不代表最终销售版本)表现要低于BOSE的水准,比索尼耳机MDR-1000X的大耳罩也要弱一些但同样是明显有效——大致与之前测试的漫步者降噪耳机相当,但请记住这可是由一幅完全无线并仅有6.8g重的耳塞所实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