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的HDMI情节:先说说旁枝末节
对于我们能够接触到的Avivio HD,除了上面谈论过的解码和转码功能之外,Avivo HD其实还带来了另外一种趋势 ---- 原生HDMI输出(最早出现在2007年采用R600核心的2900XT上)。HDMI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即高清晰多媒体接口。HDMI能高品质地传输未经压缩的高清视频和多声道音频数据,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严格意义上来说,HDMI不算是一种PC视频接口规范,它更像是传统“黑电”(黑色家电)行业的一个规范,因为它更偏重AV,所以现在一般的LCD或者Plasma电视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也难怪在“正统”PC视频接口规范上的讨论上,PC行业更看中方兴未艾的DisplayPort。
正因为HDMI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视频信号的传输协议,它还包括了音频信号的传输,因此,从R600时代开始,ATI的显示卡还首次在芯片上集成数字音频解码芯片,宣称能够呈现高质量多声道的音频输出(仅能通过HDMI输出)。这一点,对于喜欢用PC接驳带HDMI接口的电视来说,的确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就ATI的这个“声卡”,笔者在这里想稍微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R600核心 |
首先,关于2900XT,它的R600片上到底有没有这个“声卡”(解码芯片)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有,跟其他的R6XX系列核心以及后来的R7XX系列核心一样,都属于片上集成的。但是另一种说法则是,R600核心内部并没有这个解码部分,它的HDMI声音输出部分来自2900XT PCB上集成的一块Rage Theater 200芯片。如果像后一种说法宣称的那样的话,实际上2900XT这种声音输出本质上跟前面提到的X800XT PE\X850XT PE解决方案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将输出电路和端口整合到HDMI Interface上。笔者也曾经通过分析ATI提供的“声卡”驱动的.inf文件试图找寻答案,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尚未找到真正的答案。
其次,我想就这个“声卡”的定义来简单谈谈。暂且先不说ATI这个显示芯片巨头。
现在业内对于“声卡”这个定义也是含糊其辞。早年曾经有过的“软硬声卡”之争,现在大部分人也不再提了。笔者认为,这也是很大程度上回归理性的结果。记得早年对于“声卡”(很多人认为只有硬声卡才能算是声卡)的界定基本是这样:首先独立声卡都是硬声卡,这些声卡除了包含有Audio Codec芯片之外,还集成了Digital Control芯片,即包含音频信号处理芯片及辅助电路。这些声卡芯片提供了独立的数字音频处理单元,ADC与DAC的转换系统,最终输出声音信号;其次,集成在主板上的声卡基本都是软声卡。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失水准的。一,独立声卡都是硬声卡纯属无稽之谈,一个例子,VIA的Envy 24芯片以基本不加修饰的高转换\回放质量著称,但是这个芯片仅仅是一个I/O,其它所有运算处理工作都还是交给CPU来完成。因此按照上面的逻辑,采用它的独立声卡的也不能算硬声卡;其次,主板上也有集成硬声卡的例子,笔者还记得,技嘉早在她支持Pentium III的815EP芯片的主板GA-6OXET上就曾经集成了当时的CT5880音频处理芯片,相当于把一块独立声卡Creative Sound Blaster PCI 128整个集成到了主板上。
M-AUDIO AudioPhile 2496采用VIA著名的Envy 24芯片 |
其实,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软硬声卡来说,只是对于声音信号计算\处理的分工的界定,一个交由CPU“代劳”,一个有自己的“专职保姆”,但它们并不代表最终音质的好与坏。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采用VIA的Envy 24系列芯片独立声卡比比皆是,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M-AUDIO 的AudioPhile 2496便是以音质著称,并且很多专业声卡也采用这个芯片。但是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们作为“声卡”而存在的意义。另外,以创新为代表的,是以声音信号的处理能力作为主打,他的X-Fi和早期的Audigy,SB Live 等等都拥有运算能力惊人的DSP,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声卡”。笔者认为,创新的方式也是可取的,有强大的运算能力的主芯片,可以有效的降低CPU的占用率(虽然今天的CPU能力已经很强了),在游戏等方面还是有不小的优势的。所以,笔者个人在这里不是想说创新的音质就不好,只是想明确,大家针对的领域不同,面对的客户群不同,即所谓各有所长,各有千秋。